>
当前位置:看游网 > 旅游大全 >

藏族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年04月27日
  • 浏览次数:  本文有2329个文字,预计浏览时间6分钟。

藏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以及迎送亲友中,习惯以哈达为礼物献给对方,表示敬意和祝贺。哈达是一种用白色丝麻织成的长条礼帛,根据质量和长短,又分为朗、阿喜、索喜等十几种。献的哈达越宽长,表示敬意越深厚。献何种哈达,一般是依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决定。普通藏族拜谒活佛献哈达时,不能直接递到活佛的手里,只能放在其面前的桌子上。 馈赠  藏族十分重视馈赠,凡有喜庆必送礼致贺。一般是有送必有还,且还礼的数目往往要加一倍,否则即为小气和失礼。 宗教礼节  僧人见到自己的老师要行叩拜礼,如觐见堪布或活佛时,要行三叩头礼。坐垫子是根据地位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。宗教节日时,达赖、班禅给朝拜者摩顶也有分寸,对大官员行碰头礼和用双手摩顶,对中等官员用一只手摩顶,对一般平民则用一条丝穗子在其头上拂一拂以表赐福。讲话礼节  一般流行三种语言:普通语、敬语和最敬语,根据地位高低而使用。如地位相同的,就用普通语,也可用敬语;若 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说话,就必须用敬语;如地位差距过大,还得用最敬语,否则即为失礼。在名字后面加一拉。见面礼 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,要脱帽置于手上,弯腰45度;见到平辈,头稍稍低下即可,帽子可以拿在胸前;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,合掌要过头,表示尊敬。敬老   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。在许多节日里,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。藏历年除夕晚上,全家吃面古突辞旧迎新的时候,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。初一黎明,家中最小的姑娘或媳妇要抢先背回第一罐水,调制成酥油茶敬献老人,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。

藏族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

藏族穿、吃、喝、住的风俗是什么?

  1、服 饰  藏族穿宽大、右开襟的布袍或长皮袍,男斜长领,女小领。男女均系红、蓝、绿等长腰带。男装上身前后有囊状褶皱,可揣随身物品,劳作时袒露右臂,右袖空垂于后。皮袄分加面和白板两种,加面羔皮皮袄藏族称“查日”,面料为条绒、绸缎、毛料等,衣领、衣襟、袖口一般用氆氇、锦缎、水獭皮等镶边。白板皮袄,藏语称“子花”,用黑条绒、氆氇、羔皮等镶边,是日常劳作时的穿着。放牧、遮雨多用毡袄、褐衫。男女穿高腰厚底牛皮鞋或长筒靴。夏戴呢制礼帽或锦边毡帽,冬季戴四耳藏帽、狐皮帽等。男女都佩戴银制或布做成的内装经文、佛像的“神廓”,既是装饰又是护身符。成年男性喜佩腰刀。女性以长发为美,分辫成百条小辫,披在身后,辫梢分别装入两个辫套内,辫套为面缀有花纹图案的银牌。青年男女喜戴金、银耳环、戒指和手镯。节日或喜庆时,有的妇女佩戴珊瑚、玛瑙、松耳石、翡翠等串成的项链,腰系精制的银奶钩等饰品。随着各民族的不断交往,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,藏族服饰逐步改革传统式样,向新颖、美观、实用、方便、高档方面发展,呢子大衣、茄克衫、西服、高级皮鞋、皮靴等已普遍穿着。  2、饮 食  藏族喜食糌粑、牛羊肉、奶制品等。糌粑:用青稞炒面、酥油、曲拉、奶茶在碗内拌和而成;另一食法谓“杜麻”,将少量炒面、酥油、曲拉放在碗底,然后倒奶茶边喝边添茶,一般做早点。奶茶是牧区必不可少的饮料。饮食方面还有一些独特的制作法。水油饼:将面粉调和擀成圆饼,水煮后盛碗内,加入酥油、曲拉、糖,拌匀而食,甜香可口,营养丰富。饺子:羊肉剁碎,加入盐、葱、姜等佐料作肉馅,包入面皮后煮熟,盛入盘中食用。藏式糕点:酥油溶化后,加上曲拉粉、适量熟面粉、干酸奶粉、糖、葡萄干等,打成饼,上嵌红枣,凝固后切块食用或制成圆形小点心,是节日待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。手抓:将牛羊肉肋条、脊椎、腿骨等切成块,放入锅内加水,加入适量盐、花椒等佐料,用旺火煮开即食,称“开锅肉”,鲜嫩不腻。血肠:将牛羊小肠洗净,灌进牛羊血液和切碎的里脊肉及牛羊油,加入佐料,煮至血熟而不凝固即食。肉肠:取牛羊肺、心脏和肉,切碎加入牛、羊油和佐料,灌入大肠煮熟食用。另外有肝肠、面肠等做法。牧民人人喜爱喝奶茶。当今牧区,面条、面片、饺子、包子、油饼、烙饼、米饭、花卷、炒菜等已成为藏族家常便饭。  3、住 行  藏族游牧时一般住帐房。帐房多用黑色牦牛毛织成毛线条幅缝制而成。帐房中间有一木横梁,前后两根支柱顶起横梁。帐房外边角用8根绳牵引,即成方形帐篷,俗称“一颗印”。此法祁连、门源县较为普遍。海晏、刚察县在缝制形式上多呈长方形。帐房留门和天窗。帐房内砌锅灶,藏语叫“塔夸”。帐房内上方正中供佛龛。以灶为界,右面供男子和客人坐卧,左面为灶房,妇女坐住,并放炊具等物。帐房内四周放置家具和粮食袋等,陈设有序,整洁美观。有的帐房还有火炕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,现在牧民冬季已实现定居,盖起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新房,添置新式生活用具。帐房仅在夏、秋季放牧时使用。放牧出行,主要乘马;驮运走圈主要靠牛。20世纪80年代后交通发达,汽车、拖拉机、摩托车、自行车等进入藏民生产生活领域,马、牛等使用范围不断缩小。  4、婚嫁  藏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。其婚姻恋爱较为自由,但须征得双方家长同意。若双方家长不同意时,有“偷亲”习俗,但必须经过提亲、订婚、聘礼、嫁娶程序。海北地区其婚俗大致相同,一般媒人带酒、茶叶、哈达去女方家提亲,如女方答应婚事,二次带酒、哈达及其它礼品再到女方家,双方商定聘礼、婚礼等具体事宜。设2至3道迎亲仪式,男方在路中迎接送亲队伍。嫁娶时,刚察、祁连、海晏县新娘随送亲队伍起程,行至离男方家2至3里时,男方迎亲队分3批前来迎亲,向送亲者敬献哈达和酒,祝贺问好,到达男方家,新娘下马,步入帐房,送亲的被邀请入席,席间对唱酒曲,猜拳行令,直至夜半而歇。途中有抢亲仪式。门源华热地区藏族送亲队伍出发前,新娘绕娘家帐房转3圈,男方在途中设1至3道迎亲仪式,敬茶、敬酒、献哈达等,并有抢迎亲者帽子的嬉戏。海晏县迎亲队伍在敬酒献哈达的同时,绕送亲队伍3圈,到达男方家,僧人诵洗脸经等仪式后,新娘绕火堆3圈后入洞房。刚察县的婚礼中,新郎不露面,新娘独守空房,第二天返回娘家,住在娘家时间长短,因人而异,短则一年半载,长则2至3年。  招女婿,是藏族中常见的一种婚姻形式,一般由女方到男方家提亲,其迎送仪式与嫁女基本相同,但较简便。女婿招赘后,财产全部带到女家。女婿不论在家庭、社会上都受人尊重,享有与儿子同等权利。  5、生 育  孩子出生后,父母怀揣婴儿到“麻尼杆”(帐房或房屋附近竖起的上挂有经幡的木杆)下煨桑,并在帐房门前挂一撮羊毛,忌门7天。第8天娘家母亲及亲朋携礼品看月。嗣后到寺院或请长辈赐名。男女多用神佛名称或吉祥词等命名。在生育观上,男女平等。孩童3岁至5岁时,择吉日举行隆重剪发仪式,届时亲友前来祝贺,从长辈开始,每人用剪刀剪一撮胎发,并许诺一件礼物,以表祝福。主家设酒宴招待亲友,其后将胎发缝在布兜中,佩戴在孩子身上。  6、丧葬  藏族以天葬、土葬为主,也有火葬。天葬又叫鸟葬,人死后,用带子绑成两腿盘坐、双手合十的样子,尸体送至天葬台,让鹰鹫啄食。尸体吃得早、快、净为吉祥。土葬时殓入坐式棺材,棺材深埋土中。火葬时用白布或黄布裹尸体成坐式,用干柴、酥油等焚化,骨灰抛撒或掩埋。亲属服丧期间,男反戴帽或帽边缝白布条,49天不理发,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;妇女辫梢系白羊毛或白布条。  7、节 日  藏历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,从农历12月初开始办年货做新衣。12月19日刚察地区打扫帐房或清扫房屋。24日刚察、祁连、海晏县送灶神。29日举行驱鬼消灾活动。门源地区30日清晨从河中打捞冰块,每隔一米放在帐房或庄廓周围,以代净水。除夕夜,合家团聚,煨桑敬佛,吃年饭,喝酒唱酒曲,通宵守岁。大年初一凌晨,全家人着新装,煨桑、祭祀。嗣后,青年人携带礼品向长辈拜年,道“扎西德勒”(吉祥如意)和“罗赛尔桑”(新年好)。正月十五法会:寺院僧人诵经,群众赴寺院放布施、点灯、转果哇。“萨噶达瓦”节农历四月十五日,藏族在寺院附近举行集会,纪念释迦牟尼诞生和成佛。老年人封斋并到寺院转“麻尼”。男女老少着新装成群结队游玩,踏歌欢度节日。刚察地区6月举办“瓦尔敦”节,庆祝羊毛丰收,有赛马、摔跤、射击等活动。祁连地区农历六月上中旬举行“特日丝”(住夏日活动),亦称朝山节,藏语叫“珠巴泽西”。是日,群众赶往阿柔大寺拜佛。藏族群众还有祭峨堡的活动。每当祭峨堡和朝山时,都举行赛马、射箭、摔跤等文体活动。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燃灯节,是纪念宗喀巴“涅檠”的宗教节日。每家做大面灯一个置高台上,内插108个灯芯,点燃后全家人拜叩,祈祷安宁。藏族还有闭斋习俗,第一天只吃一顿午餐,第二天全天不进餐、不喝水、不说话。  8、禁 忌  藏族忌食马、骡、驴、狗肉和鱼类。讳叫亡人之名。禁忌不尊重喇嘛、佛教经典和喇嘛寺的言行。忌讳在畜圈大小便和清点主人的牲畜。妇女生小孩或家中有病人则忌门。不用有裂缝的碗待客。禁忌将脚伸向佛龛。严禁在灶火内点燃破布等秽物。忌敲打碗筷。

声明:我们尊重行业规范,有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来源和作者。以上就是“藏族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”全部内容,如有问题需自行判断,引用或转发时注明http://www.kanyouwang.com/lvyou/59896.html作为出处,有异议可投诉至:706804151@qq.com

  • 关注微信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