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当前位置:看游网 > 旅游大全 >

春节的来历与习俗?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年04月28日
  • 浏览次数:  本文有1645个文字,预计浏览时间5分钟。

   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,又叫阴历(农历)年,俗称过年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、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。

 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。然而,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,除汉族外,还有满、蒙古,瑶、壮、白、高山、赫哲、哈尼、达斡尔、侗、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。  

 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,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。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。古代的春节叫元日、元旦、新年。辛亥革命后,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。

  春节,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。春天来临,万象更新,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。  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。于是,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。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,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,这一念,好运真的来了。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,福字还必须倒贴,路人一念福倒了,也就是福到了。  

春节的来历与习俗?

 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。年是什么呢?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。年一来,树木凋蔽,百草不生;年一过,万物生长,鲜花遍地。年如何才能过去呢?需用鞭炮轰,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。

 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,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。  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。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,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。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,和字就是合;饺子的饺和交谐音,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,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。

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。正月初一前有祭灶、祭祖等仪式;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、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;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,其时花灯满城,游人满街,盛况空前,元宵节过后,春节才算结束了。  

 春节: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。其实,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。

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?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:

一种说的是:

 相传,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,头长触角,凶猛异常。年长年深居海底,每到除夕才爬上岸,吞食牲畜伤害人命。  

 因此,每到除夕这天,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,以躲避年兽的伤害。

 这年除夕,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,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,只见他手拄拐杖,臂搭袋囊,银须飘逸,目若朗星。

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,有的收拾行装,有的牵牛赶羊,到处人喊马嘶,一片匆忙恐慌景象。  这时,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。

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,并劝他快上山避年兽,那老人捋髯笑道: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,我一定把年兽撵走。

  老婆婆惊目细看,见他鹤发童颜、精神矍铄,气宇不凡。可她仍然继续劝说,乞讨老人笑而不语。  婆婆无奈,只好撇下家,上山避难去了。

  半夜时分,年兽闯进村。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:村东头老婆婆家,门贴大红纸,屋内独火通明。年兽浑身一抖,怪叫了一声。

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,随即狂叫着扑过去。将近门口时,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,年浑身战栗,再不敢往前凑了。  

  原来,年最怕红色、火光和炸响。这时,婆婆的家门大开,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。年大惊失色,狼狈逃蹿了。

 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,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。这时,老婆婆才恍然大悟,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。  

 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,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,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,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……

 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,纷纷换新衣戴新帽,到亲友家道喜问好。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,人们都知道了驱逐年兽的办法。  

  从此每年除夕,家家贴红对联、燃放爆竹;户户烛火通明、守更待岁。初一一大早,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。这风俗越传越广,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

另一种说法是:

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,以示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。    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。

 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,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,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。

 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。据说,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,是辛亥革命后的事。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,为了区分农、阳两节,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“春节”。

   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,又叫阴历(农历)年,俗称过年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、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。

  春节,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。春天来临,万象更新,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。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。于是,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。  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,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,这一念,好运真的来了。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,福字还必须倒贴,路人一念福倒了,也就是福到了。

春节的来历与习俗?

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。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,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。  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,和字就是合;饺子的饺和交谐音,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,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。

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。正月初一前有祭灶、祭祖等仪式;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、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;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,其时花灯满城,游人满街,盛况空前,元宵节过后,春节才算结束了。  

  春节的来历

据史书记载,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仪式起源于周王朝(公元前1121-前771年〕,这个仪式虽然是在农历十一月间,但历来人们都认为它是新年习俗的起源。

古代帝王继位,为了显示“天子”的权威,往往自立历法,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。  汉武帝(公元前140-前87年〕继位,决定重修历法,使之统一。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,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,但农历正月初一为“元旦”,乃原自汉武帝定下的历法

>对“年”的注解是:“夏曰岁,商曰年。”自殷商起,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,初一为朔,十五为望。  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,叫“元旦”或“元日”。传说夏朝的春节,是在相当于现在的的二月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时,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,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。春节的确定及变迁,也反映了我国天文、历法的发展和成熟。

春节的来历与习俗?

农历元旦,还有許多?e的名称,如:元日、元朔、元正、元辰、正旦、新正、新春、新年等等,都是指一年的第一天。  

声明:我们尊重行业规范,有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来源和作者。以上就是“春节的来历与习俗?”全部内容,如有问题需自行判断,引用或转发时注明http://www.kanyouwang.com/lvyou/61340.html作为出处,有异议可投诉至:706804151@qq.com

  • 关注微信
下一篇:上杭春节习俗

相关文章